一项重大技术成果的发布,吸引无数目光,也让世界再一次认识浙江宁波象山县民间借贷可以网上起诉吗应急周转私人秒批可上门!了这所高校——宁波大学。
5月7日,在大桥防船撞重大技术成果发布会暨重大工程结构健康与安全高端论坛上,宁大发布大桥防船撞重大技术成果——大型桥梁柔性防船撞技术与装备,这一技术成果将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这是宁波大学把干事热情和进取精神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与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相结合的一个典型案例。
入选时为全国最年轻的“双一流”高校、浙江省第一批重点大学、全国百强高校……与宁大同岁的力学学科是该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唯一学科。去年以来,宁波大学以攻坚克难的决心、破釜沉舟的勇气,打出硬核组合拳,聚“力”攻坚“双一流”。
走进这所年轻的高校,透视宁大建设“双一流”的背后,我们感受到,活力、合力、实力在这里奔涌、汇聚,“双一流”建设的新局面正在开创。
活力浙江宁波象山县民间借贷可以网上起诉吗应急周转私人秒批可上门!:打造人才筑梦高地
每到年底述职时,宁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王春琳都忍不住笑言:“我们班子成员要紧张了。”原来在宁波大学,人才引育指标不合格的学院,班子成员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
实施人才工作业绩“一票否决”,正是宁波大学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宁波大学党委书记朱达在许多场合都曾强调,“宁波大学对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
去年以来,一个个好消息刷遍了宁波大学师生的朋友圈:非均质材料与结构力学方向知名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吕朝锋教授入职宁大;著名流体力学学者、浙江省特级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林建忠,世界知名冲击动力学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原副校长希姆全职加盟宁波大学……随着多位高层次力学人才的加盟,如今宁波大学力学人才队伍迅猛发展的态势已开始显现。
新入职的林建忠教授的一番入职告白道出了这些新宁大人的心声:“入职宁大,出于力学情怀,更被宁波大学求才若渴、诚挚相邀所打动。”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引进人才是第一步,关键更是要留住人才。为此,宁波大学特意为专家们“量体裁衣”,让高层次人才“愿意来、留得住、能出彩”:为林建忠组建多相流与非牛顿流体力学团队,力争打造国际学科高地;为希姆组建轻质材料强度研究中心并让其担任首席科学家,计划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冲击动力学研究团队……高待遇、优服务、好平台,宁波大学引来众多“金凤凰”,人才“聚变”,活力迸发。
宁波大学人才引进的突出成效还不止于此。入选浙江省鲲鹏行动计划、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浙江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近5年,引进人才在培育项目上的突破一个接着一个。
入职宁波大学十余年的季林丹说:“近几年,明显感受到学校的科研氛围愈加浓厚,实验室灯亮到夜里11点成为常态,周末、寒暑假也能看到老师做实验、做科研的身影。新引进的青年教师活力满满,在学校形成了你追我赶,科研劲头十足的氛围。”
合力:名校名城“双向奔赴”
每年5亿元!举全市之力支持宁大“双一流”建设,这是宁波给出的承诺。
展开全文
大学与名城,从来都是互相成就。
“宁波目前层次最高、实力最强的高校,宁波提升创新实力、做强发展动能的重要依托”——宁波市主要领导到学校调研时如此定位宁波大学,要以更大力度支持宁波大学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为宁大专家学者服务地方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
“在宁波大学的建设与发展中,宁波市委市政府始终是强大的‘支持者’。”朱达说,宁波市委市政府出台文件,举全市之力推进“八大行动计划”支持宁大“双一流”建设,这是宁大发展最为坚实的支撑。
而宁大人同样不曾辜负这份厚待——
中国科学院院士、宁波大学校长蔡荣根介绍,当国内其他知名高校力学学科忙着向“天”发展时,宁波大学正式成立力学与工程学部,提出学校力学学科要把握时代发展大势、立足宁波区位优势,选择向“海”进军,明确提出“立足宁波、经略海洋”的建设方向,聚焦海洋安全,构建以港口为中心,覆盖跨海大桥、船舶、岛礁、滨海、深海等要素的科学创新与技术服务体系。
更令宁大人自豪的是,力学一流学科对地方产业的辐射效应正在日益凸显。
宁波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城市。近6年来,宁波大学力学及相关学科承担各类横向科技项目、平台970项,主持及合作实施宁波市重大科技专项49项。
在“体育强国”的新征程中,也活跃着宁大力学的身影。
人体运动力学是宁波大学在交叉力学领域的特色亮点。石智勇,东京奥运会举重冠军;刘梦涛,北京残奥会男子中距离坐姿和男子长距离坐姿冠军;郭雨洁,北京残奥会冬季两项女子短距离站姿冠军……这些荣誉的背后,挥洒的是运动员的汗水,同样凝聚着科研工作者的智慧。
宁波大学的发展,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
“宁波大学要办就要办世界一流的大学!”这是1986年捐资创办宁大的包玉刚先生给予的期许,也是“宁波帮”所有人的愿望和动力。“宁波帮”曾先后为宁波大学捐款超8亿元。
今年一开春,朱达一行便奔赴香港,拜访“宁波帮”在港乡贤,向他们介绍了高校“双一流”建设、人才引育等工作,并听取乡贤对高校发展的意见建议。
无数水珠成三江,三江汇处是宁波。正是在各级党委政府、海内外“宁波帮”、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宁波大学成为了宁波高等教育的“金名片”,成为这座城市发展进程中鲜活的“生力军”。
实力:攻克“大桥防船撞”世界难题
横跨在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桥,是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环保要求最高、建设要求最高的工程之一,被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港珠澳大桥目前最大的安全隐患之一就是船舶穿越桥梁时遇到的防撞问题。
就在几天前,宁波大学举行了重大科技成果发布会,凝聚着宁波大学冲击力学团队三代科学家三十余年心血的成果面世,该技术有望服务世界最长大桥——港珠澳大桥,解决“大桥防船撞”难题。
而这背后就是宁波大学立足于“大国工程”的迫切所需,从宁大力学学科开创者朱兆祥、王礼立教授手中接棒,三代人深耕大桥安全防护理论和技术创新。
作为我国爆炸力学和冲击力学开拓者之一、宁大原副校长王礼立教授,创造性地引入冲击力学理论,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刚柔相济的设计思路——给桥墩穿上一套厚实的可变形“铠甲”,借力打力,大幅消减船撞桥墩时产生的巨大能量,做到桥墩、装置、船舶“三不坏”。
重大科研持续攻关。三十余年间,宁大冲击力学团队持续深入,收获了12项发明专利和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在内的多项荣誉,其成果已在象山港公路大桥、梅山红桥等多座桥梁及湘江蔡家洲水坝等推广应用,累计节约工程投资逾7亿元。
2016年,宁波大学受港珠澳大桥管理局邀请,承担研写《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营运期桥梁船撞风险与对策研究》工作。正是依据此报告,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了防船撞拦阻工程实施专项经费。
2020年8月,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一行再次来到宁波。与会负责人和专家先是现场实地观摩了智能潜浮式防船撞拦阻装备物模试验。现场进行了6组船舶拦阻装备物模试验,均成功实现柔性无损拦阻船舶。
在随后召开的《港珠澳大桥智能潜浮式防船撞拦阻装备》技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宁波大学牵头研发的智能潜浮式防船撞拦阻技术与装备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可以更好适应港珠澳大桥防撞、环保、现场施工和景观等要求。
“重大工程结构健康与安全是大国重器的基础保障,也是世界工程强国的标志。”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姜明宝说,中国是桥梁大国,拥有百万座大桥、6400多座特大桥,宁大的重大创新成果和应用,为我国交通强国建设、海洋运输发展作出了贡献。
宁波大学大事记
◆1984年,“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号召一经提出,包玉刚决定捐资2000万美元创办宁波大学。
◆1985年10月29日,宁波大学举行奠基典礼。
◆1986年,由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原杭州大学五校对口援建宁波大学。
◆1986年11月26日,举行开学典礼。
◆1990年,宁波大学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1996年,原宁波大学、宁波师范学院、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校合并组建新的宁波大学。
◆199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和首批三个硕士点:国际贸易学、工程力学、水产养殖。
◆1998年,创办宁波大学医学院。
◆1999年,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成立。
◆2000年,宁波师范学校、宁波邵逸夫艺术幼儿师范学校、宁波海洋学校和宁波林业学校四所中专学校并入宁波大学。
◆2005年,提出“建设国内一流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奋斗目标。
◆2006年,举行建校20周年暨三校合并10周年庆祝大会。
◆2007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和首批三个博士点:工程力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水产养殖。
◆2012年10月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建宁波大学。
◆2015年,被列为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
◆2017年,宁波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0年,宁波大学及力学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本版图片由匡麒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