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指数研究院消息,楼市现积极信号。1月一线城市回升势头明显,二三线城市房价跌势有所趋缓。2月下跌城市数量减少,百城新房价格结束“7连跌”。多地土地市场升温,20城宅地出让平均溢价率超过5%。
1、国家统计局:1月份70城房价环比上涨城市个数增加 一线城市回升势头明显
国家统计局数据。1月,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个数增加;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转涨、二三线城市环比降势趋缓,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二三线城市同比下降。
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转涨、二三线城市环比降势趋缓
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分别有36个和13个,比上月分别增加21个和6个。
1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2%;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0.5%转为上涨0.4%。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0.3%转为上涨0.1%;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4%,降幅与上月相同。
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二三线城市同比下降
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城市有15个,比上月减少1个;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城市有6个,个数与上月相同。
1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2.1%,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1%,降幅与上月相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3.3%,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8%和4.7%,降幅比上月均收窄0.1个百分点。
从城市能级来看,一线城市回升势头明显,二三线城市房价跌势有所趋缓。
展开全文
1月楼市回暖,主要是受到疫情扰动因素消退以及地产调控放松这两大利好的推动。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方面,各种稳楼市政策开始起效,部分购房者开始入市,另一方面,去年11-12月房价下调过快,使得部分购房者带着抄底心理入市。此外,还有季节性因素。一般来说,春节前后楼市成交较旺,特别是北京等大城市每年春节前后都有一波市场小阳春,包括学区房等需求上升,也推动了1月份整体楼市的活跃。
对于后市,业内有不同看法。部分观点认为,和去年此时相比,当前楼市环境和市场情绪明显更佳,可以认为,此次止跌的动力更强,房价复苏的条件也更好,未来市场有望趋稳向上。
部分观点认为,进一步反弹动力有限。在疫情消散和各种宽松政策的带动下,刚需和换房人群的悲观预期有所改变,但这些需求很大程度是滞后释放的需求。如果没有后续的需求接力,或政策利好再次支撑,考虑到加杠杆的动力弱,居民收入预期不佳,预计很难有进一步的量的反弹。如果没有明显针对二套房的政策扶持,市场很可能在二季度再次进入调整。需求平淡的三、四线城市今年很难全面迎来房价上涨,市场在底部徘徊的周期会更长。
2、中国指数研究院:2月房价现积极信号 下跌城市数量减少 百城新房价格结束“7连跌”
根据中指研究院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数据,2月,百城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6174元/平方米,环比持平,止住“7连跌”态势;同比下跌0.06%,跌幅较1月扩大0.03个百分点。
百城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15856元/平方米,环比微跌0.01%,跌幅较1月收窄0.10个百分点;同比下跌0.96%,跌幅较1月扩大0.15个百分点。
下跌城市数量继续减少
2月,百城新房、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城市数量分别减少至45个和68个,其中百城新建及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均下跌城市数量共34个,较上月减少15个。
一线城市房价环比转涨,三四线城市房价延续跌势
新建住宅方面,2月,一线及二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均上涨,三四线城市房价环比跌幅收窄。具体来看,一线城市中,上海、北京新房市场表现稳健,带动一线城市房价环比上涨0.02%。二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止跌转涨,涨幅为0.01%,成都、长沙等热点城市房价环比涨幅居百城前列。三四线代表城市新房价格环比跌幅收窄至0.03%。
二手住宅方面,2月,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止跌转涨,上海、北京、广州二手房市场表现活跃,优质房源业主挂牌预期有所回升。二线及三四线城市二手房价格均继续下跌,跌幅分别收窄至0.01%和0.11%。
整体而言,受楼市政策持续优化、疫情及春节期间累积需求集中释放等因素影响,部分核心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情绪有所修复,房价出现了较为积极的信号,但多数三四线城市购房者观望情绪依旧浓厚,全国整体市场尚未出现明显的回暖态势。
3、多地土地市场升温 20城宅地出让平均溢价率超过5%
根据中指数据统计,2023年以来有84个城市完成住宅用地出让,共计成交272宗,成交规划建面合计约2320万㎡,土地出让金268.7亿元,平均溢价率5.28%。
住宅用地出让的城市中,有20个城市成交平均溢价率超过5%,其中11个城市成交平均溢价率超过10%,部分城市土拍市场从溢价率上看有所回温,包括秦皇岛、安阳、湖州、绍兴等一些三四线城市。此外,宁波、杭州、北京、苏州等城市年初土拍表现同样亮眼,杭州出让13宗地中有8宗触顶摇号,北京出让6宗地块有3宗触顶进入竞现房销售面积阶段,苏州工业园地块获得30多家企业摇号竞争,宁波成交的3宗地块中有2宗触顶。
其背后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地块自身非常优质,地块周边有完善的配套资源赋能,产品力方面有足够的优势;一方面是区域供应稀缺性,部分成熟区域新盘几乎断层,对项目去化有保障;另外还有近期对房地产各项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部分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得到改善,率先把握窗口期同时参与到优质地块竞争之中。
当前部分民营企业展开拿地的同时依旧十分谨慎,仅对熟悉的市场区域范围进行拿地。主要原因是市场目前没有全面恢复,城市之间和城市内部市场分化趋势愈发明显,优质地块持续被关注,边缘地块依旧无人问津或被流拍。民营企业会在确保资金和利润空间有保障的前提下进行拿地。
整体来看今年会延续分化,市场升热和遇冷逐渐分流。
预计接下来土地市场会在能级高的城市率先回温,比如近期的北京、杭州等城市。这些城市在房地产市场回温之初成交量明显上升,说明市场有足够的需求支撑,未来对宗地项目去化有大环境保障。
另外能级低的城市土地市场回温需要继续等待,一是人口外溢导致的需求量降低;二是购房人群目前的消费观念转变,需要逐步恢复信心;三是过去有大量库存的城市需要时间去消化。目前土地市场政策也在逐渐优化,主要为量出为入,通过商品房销售面积制定土地入市面积,逐步达到供需平衡。
转载:衡水市房地产交易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