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宁波市的廖警官出了一次警
这是一笔“涉案金额”只有2元钱的小纠纷
纠纷看起来很简单
但是处理完了之后,他却越想越不对劲
这道数学题应该不是这么算的
好像有人亏了钱
这是怎么回事
到底是什么数学题,这么费脑筋呢?
事情描述起来很简单:
有名小朋友在小卖部里,买了一支雪糕,花了2元钱
后来,小朋友的外婆觉得雪糕外形有点变形
怀疑是变质的,于是到店里来要求退钱
小卖部老板当然不同意退
正好一名女孩过来买了一瓶水,也是2元
外婆就抢过她递给店老板的5元钱
然后找了对方3元钱...
女孩也没说什么,拿了水就走了
对小朋友的外婆来说,这笔账似乎就这么了了
可在店老板看来,他没收到矿泉水的钱啊..
两人为这2元钱起了纠纷报了警
经过廖警官的调解
小卖部老板退还了2元雪糕钱
外婆退还了5元钱的矿泉水钱...
当事双方也没有多想,对这一协调结果表示满意
于是,大家都散了
但是回到所里之后,廖警官却越想越不对劲
他列了一张表之后
得出“女孩持平,外婆亏1元,店老板赚1元”的结论
▼
民警的解答
当这张列表被传到朋友圈里后,
引发了不少人的讨论并得出大致几个问题:
如果5元钱退给了店老板,
那外婆找给女孩的3元钱,问谁要?
如果店老板将买雪糕的2元钱退了,
但小朋友是否该将雪糕还给店老板
(因为觉得变质,小朋友已将雪糕扔掉了)…
有位理工科毕业的网友也列出了自己的算法:
网友的解答
那么,如果从数学老师的角度看
这道题该怎么解?它的“陷阱”又在哪里呢?
教奥数的杨老师看过题目之后
没有从具体的每次交易行为着手
只看原始财产和最终财富,两相比较
最终得出的结论和以上一样:店老板赚了1元
▼
老师的解答
至于陷阱,杨老师认为
其实就是在计算时把别人的交易收支也算进来
结果就陷了进去,往复循环,结果越来越绕不清楚
“在计算每一个人的财富(现金和物质)时候
要有初始财富,中间所有过程加加减减即可
最后算出最终财富。
在计算其中一个人的财富时候,
切记不要考虑其他人的财富进出,
一旦考虑进去,容易将他人‘损失’或者‘获利’
转移到这个人的‘获利’或者‘损失’中去。”
网友们除了踊跃结题外
也是感叹如今智商余额已经不够了
…
@安伊芸:绕晕了都
@小红帽趣旅行:我我我,没看懂怎么亏的
@喵家的阿拉蕾:智商余额不足了……没看懂
@一枚小細菌:原谅我语文不好,还真看不出外婆亏一元的说法
@是个少女__:这年头没点文化还刷不了微博了
@X语X愿:我有点担心外婆看到这个新闻去找店老板,然后再次报警
@疯爱荣间:最尴尬的不是不知道怎么算,而是还没读懂题
@白大白Ts:为了求得答案,我特别请动我姥姥姥爷和我妹演了一遍
@一米洋光i:原来艺术来源于生活啊,怪不得会那么难
emmm...还有网友给出了终极必杀技:
我给你们每人五块钱
求求你们放过我吧
来源:齐鲁晚报
编辑:Star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