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云南的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是发展的“金名片”宁波慈溪市额度高,快至1分钟到账!企业贷款-最高可贷500万元,民营经济的活跃度是当地营商环境的晴雨表。
创造力强的民营经济,不仅经济贡献超“半壁江山”,还是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平稳发展的压舱石、创新创业的主战场、共同富裕的主引擎——比如浙江,民营经济贡献宁波慈溪市额度高,快至1分钟到账!企业贷款-最高可贷500万元了73.4%的税收,96.7%的市场主体,创造增加值近5万亿元,占GDP的67%左右。
当然,这是民营经济头部省份的发展水平,就全国而言,大致上是“五六七八九”——贡献宁波慈溪市额度高,快至1分钟到账!企业贷款-最高可贷500万元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云南民营经济大致上贡献了全省近50%的地区生产总值和税收、60%以上的进出口总额、70%以上的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企业户数……同时,云南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80.6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2.1户),排在全国第26位,西部第9位;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多年徘徊在47%左右,在西部地区12个省份位列第9……
嗯,别说长三角,在西南地区都处于弱势,好在态势方面一路向上。这里就要说两句贵州,近年来经济总量全国排名下降,据说是投资乏力,往往忽略了其民营经济占GDP比重也从57%左右滑落到了51.7%。
展开全文
接着说云南,按规划,到2025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7500亿元,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596.2万户,云南要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50%的跨越。
省领导再三强调,民营经济是投资的主力军、就业的稳定器、税收的贡献者,只能壮大、不能弱化……要奋力提升我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加快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省会格局下的动态平衡
如何“奋力提升我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
首先要看清楚云南16州市民营经济具体什么情况。
补充一句,为了表述方便,本文没有严格区分“非公”和“民营”概念,而是统称民营经济、民营企业,部分数据囊括了三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等。
从民营经济增加值看,全省16州市排位基本上与经济总量一致,唯一的例外是昭通,排在了文山、保山之后。
从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看,保山、丽江、西双版纳、红河、文山、德宏、曲靖等七个州市在50%以上,怒江、昆明、昭通、迪庆、玉溪、普洱等六个州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昆明、昭通作为人口大市、经济大市,民营经济比重却位列全省倒数第二、第三,与发展水平并不相称,可以说,对云南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50%的跨越,有较大的影响。
昆明是云南省首个市场主体破百万的城市,聚集着全省差不多四分之三的上市公司,汇聚了一批全省顶尖的民营企业——2021年,昆明有50家企业入围“2021云南省非公企业100强”。
强省会格局,决定了昆明民营经济强,但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实力更强——截至2022年7月底,昆明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9682.77亿元。
同时,昆明正处于产业调整的急剧变化中,经济类型较为传统的民营企业压力巨大。
十年磨一剑
传统巨头摇摇晃晃——全国工商联发布“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云南俊发集团位列第281位,这家云南省唯一上榜的民营企业名次下滑了23位;《2021胡润中国500强》榜单中,云南分别有恩捷股份、沃森生物、贝泰妮三家企业上榜,而上一年还榜上有名的俊发和一心堂则不幸落榜。
“新锐”品牌风生水起——2021年,闻泰科技实现工业总产值154亿元,一下就跻身云南民营经济前三甲。最近还有消息说闻泰科技已经获得苹果的订单,将为苹果代工生产MacBook,昆明也因此成为受益者,将正式进入苹果产业链。
闻泰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二期)
这一进一出、涨涨跌跌,各种传统和新锐的碰撞,外带融资难融资贵等顽疾,昆明民营经济一向是“悲欣交集”这种状态,什么时候“放下了”,或许就突破了……好了,咱们不谈玄学,还是谈经济,总之,昆明的目标是平衡——到2025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例达到50%以上。
实力梯队 滇中崛起
总体说来,昆明、曲靖、红河、玉溪是民营经济增加值千亿以上的实力梯队,同时也是云南经济总量前四的州市。
2021全省非公百强入围企业也主要集中在昆明(50户)、曲靖(13户)、玉溪(11户)、红河(7户),占比高达81%。
我们喜欢说风口、格局,其实对于这个实力梯队而言,定位已经转化为地位——过去我们说滇中城市群是一个“风口”,现在呢,以占云南28.3%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占全省63.8%的GDP,这种经济聚集度,已经成为格局。
滇中城市群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以及红河州北部 7 县市集聚了 33个开发区,是全省产业发展核心载体,被称为“一核”
同为滇中五城,楚雄为什么没挤进来?
楚雄州发展势头强劲,2021年GDP增速排名全省第二,产业投资、工业投资均居全省第一,但绿色硅、绿色钛等优势特色产业的“风口”还未展开,目前经济总量不大的现实还未改变,暂时还追不上来。
当然,增速是楚雄的特点——2021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11.6%,排名全省第二。
楚雄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单晶硅切片生产车间
话说回来,楚雄GDP增速、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这两个第二,均被曲靖稳稳压住。
曲靖是全省的榜样,2021年主要经济指标全线飘红,云南副中心城市格局和新能源电池、绿色硅光伏、绿色铝精深加工等产业风口相得益彰,隆基股份、晶澳科技、阳光能源、德方纳米等招商引资企业迅速落地,博浩生物、中宣液态、万方实业等本土企业茁壮成长,民营经济自然水涨船高。
晶澳科技曲靖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曲靖民营经济缴纳税收106.6亿元,占全部税收的30%左右。
玉溪常年保持人均GDP排名全省第一,这里产业实力较强,民营经济基础厚实,是云南省唯一一个没有贫困县的州市,消费能力在云南也位居前列。
这些年,玉溪崛起了以沃森、恩捷、蓝晶等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了华为、京东、中国电子等一批国内一流互联网头部企业,民营经济户数高达24.8万户,占市场主体总量98%。
玉溪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还有,2012年以来,玉溪入围云南省非公经济100强企业96户次;截至2021年底,云南上市公司总市值排名中,恩捷股份总市值位居第一,成为云南“股王”。
玉溪值得期待。不过玉溪直面昆明、曲靖之前,还拦着一条“大河”。
滇中五城中,红河州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最高,达到了54.2%,略高于安徽合肥(53.9%)。
截至2021年底,红河州民营企业30.89万户,注册资金2226.45亿元;截至今年7月,红河州实有市场主体366435户,增长14.96%,增速位列全省第2。
红河州的破局之道
红河州民营经济当然可圈可点,不过今天我们重点说说不足之处,以及民营企业的破局之道。
不足之处有两个,一是“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数量1321家,低于昆明(4895)、曲靖(1622)、玉溪(1476)、楚雄(1394),在滇中垫底。
二是没有上市公司。
红河州相应提出,到2025年,上市公司数量力争达到3家,“四上”企业数量达到2030家,力争实现倍增。
个旧市鑫联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当然,突破也许近在眼前——鑫联环保已列入云南12家拟上市公司名单。这家企业是云南省首家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的民营企业,主要业务是从回收的炼铁烟尘中提取金属铟。随着红河州延长有色金属产业链,企业增加了ITO废板材里的铟回收,并且把粗铟做成精铟。据企业透露,扩大产能后,鑫联环保的精铟产量占全国的近10%。
蒙自矿冶也正在全力写好铟及绿色发展“大文章”——积极推进12万吨/年冶炼废渣提取稀贵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项目、50t/a高纯铟新产品制备项目和10kt/a超细活性锌粉制备产业化项目,力争到2025年实现200吨精铟及50吨高纯铟产能,打造云南第一大铟产能民营企业,打造“单项冠军”。
自从1996年通过招商引资扎根蒙自,到2021年荣获云南省非公企业100强第18名,红河州非公企业第1名,蒙自矿冶累计创造产值320多亿元,上缴税金24亿余元,向社会捐助1.6亿元,是红河州高水平招商引资重要成果,更是红河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见证。
这家集科研、资源勘查、采矿、选矿、冶炼、贸易全产业链于一体的综合型民营企业,被蒙自市领导誉为“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蒙自矿冶再次盘活,等于再造一个云锡”……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公布的第五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名单上,蒙自矿冶被列入国家级绿色工厂,是蒙自首家入选国家绿色工厂的民营企业
按照《红河州贯彻落实云南省推动重点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工作方案》要求,蒙自矿冶正在加快智慧冶炼和数字矿山信息化工程等项目建设,逐步构建绿色生产、环保清洁、节能低碳、安全高效的绿色制造体系。
对于云南省、红河州大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最优服务,蒙自矿冶负责人表示,公司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相信不断释放的政策红利将有效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公司将进一步落实安全、环保的标准和要求,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蒙自矿冶正在建设的智慧矿山
活力梯队 爬坡过坎
转型升级、爬坡过坎,也是大理、楚雄、文山、保山和昭通构成的民营经济增加值500亿以上的活力梯队,所面临的普遍局面。
爬什么坡,过什么坎?其实就是把风口转化为格局的苦苦求索。
这个梯队,除昭通外,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这个梯队,竞赛的是有没有真的“像珍惜泉水一样珍惜民营经济”。
比如大理州领导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全力呵护民营企业,坚持“政府围绕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的理念,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文山富宁云南神火90万吨绿色铝材一体化项目
文山州领导要求,各级各部门在思想上树牢“乙方思维”,以“无微不至”的工作热情提升市场活跃度,以“无微不治”的决心和态度清理市场乱象,推动全州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实现革命性变化。
保山市领导要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做到大中小企业一视同仁,通过政府、银行、保险、企业、社会等各方面通力协作,用心用情用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局面上,大理州市场主体增长快——截至今年6月底,全州新登记市场主体30432户,同比增长41.86%。
文山和保山这“双山”,民营经济占GDP比重处于全省前列,特别是保山,全省第1。
保山工贸园区
简单说来,“一线两园”发展模式让保山成为全省首个建设境外园区的州市,全市5个县市区均跻身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培育壮大了市场主体,为产业链招商提供了平台和载体。
文山则是营商环境软实力令人印象深刻——截止2022年7月,文山开办企业时间仅需1.7个工作日,登记财产时间仅用半天,缴纳税费时间仅为52天、解决商业纠纷时间64天,各类市场主体给予高度评价。
至于昭通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昭通市领导指出,一个是结构上的“四多四少”问题,即粗加工企业多、精加工企业少,传统企业多、新兴企业少,一般产品多、品牌产品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多、高新技术型企业少;一个是企业自身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与一些中小微企业缺乏有效的抵押质押物、缺乏诚信经营意识有关,也与银行有“甲方思维”、坐等上门有关。
2022年昭通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实施民营经济壮大工程,完善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落实企业税收优惠扶持、上市奖励等政策,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
昭通2021年全市民营经济组织26.33万户,同比增长17%,预计实现总产值达595亿元,同比增长12%
“去闯、去干、去拼!”
普洱、临沧、西双版纳、丽江、德宏、迪庆、怒江是民营经济增加值500亿以下的潜力梯队。
其中,迪庆、怒江受地理条件、交通条件等诸多因素限制,民营经济增加值、市场主体占比全省总量较小,尚需进一步培育。
这个梯队其实在政策面没有天壤之别,只是侧重不同。
普洱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市促进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双组长,市委、县(区)委每年召开1次民营经济发展大会。还设立市级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做优做强发展项目、贷款利息补贴、贷款风险补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等进行重点支持。
2021年,临沧市民营经济缴纳税收29.6亿元,同比增长5.2%,高于全省民营经济上缴税金增速1.1个百分点
临沧把民营企业家教育培养列入干部人才培养计划,选派133名民营企业家到省内外对口单位(企业)学习锻炼。建立市、县(区)级领导和部门挂钩联系企业制度,全市共选派服务企业干部783名,服务企业2974个,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4385个。
西双版纳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定期召开政银企对接会,协调解决企业融资困难;2021年,建立风险补偿分担机制,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和技术改造项目等贷款,提高企业获贷率,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丽江金安桥水电站
丽江设立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投资奖补、资助奖励、贷款贴息等多种形式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切实降低企业成本。并加大对恶意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整治力度,全面排查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集中化解存量拖欠,严防新增拖欠,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
防疫一线的德宏州,多项指标增速回落正处于恢复期。今年以来,持续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截至5月,办理增值税留底退税22.73亿元,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六税两费”减免0.13亿元,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1.66亿元,出口退税2.67亿元,共有157户企业通过“银税互动”实现贷款1.7亿元。
这个梯队拥有足以“脱胎换骨”的风口——普洱、西双版纳有“中老铁路牌”,迪庆、怒江有世界级的“诗和远方”,临沧、德宏是中缅开放合作和出海大通道,丽江衔接金沙江经济圈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但风口尚未成为格局,能不能脱颖而出,就看我们的民营企业能不能“去闯、去干、去拼!”
面向未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数字云南”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不断推进,将为云南省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总之,云南民营经济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路还很长,且行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