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代叫做“骗拿回扣”,宁波北仑区应急借钱,私人老板见面下款,做生意或上班族均可办理你懂吗?
◆◆◆
——记在宁波外代工作宁波北仑区应急借钱,私人老板见面下款,做生意或上班族均可办理的故事
PENAVICO是外代公司的英文简称,在航运界国际通用,它刚好和“骗拿回扣”谐音宁波北仑区应急借钱,私人老板见面下款,做生意或上班族均可办理,这个巧合诙谐幽默,令人回味无穷。而它的全称是People’s Navigation Company,招商轮船公司的前称,由于历史和业务工作的需要,缩写为PENAVICO,沿袭至今,一直是外轮代理公司的简称,也成为电报通讯的挂号。
▲张国平年轻时在宁波外代
我是“文革”后的第一届大学毕业生,也就是1977年高考成功者。1982年1月从上海海运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后,由交通部统一分配到中国宁波外轮代理公司工作。2月4日,我带着国家统一制作的毕业分配工作报到证,踏上泥泞的江北西草马路,来到宁波外代报到,成为“骗拿回扣”的一员,实现宁波北仑区应急借钱,私人老板见面下款,做生意或上班族均可办理了在外贸运输战线上工作的理想,当时还是“国家干部”呢!
刚到外代公司,我被安排在船务科做外勤,登轮与外轮船长联系工作,办理船长委托的事项。当时公司总共只有22人,所以我的工号是23号。由于高校十年没有招生,外代公司里根本没有懂业务、会英语的大学生。所以我们一到外代公司上班任务就很重,基本上每天要上船与代理船舶的船长接洽业务,了解装卸的进度,协调口岸执法单位,譬如海事、边防、海关及检验检疫,以及港口调度和装卸作业单位等,促使船舶快装快卸,提高船舶运输的周转率。所以,一天复一天,我的组织协调能力不断提高。天天与外国船长聊工作或业务,工作之余,我们还谈论天南地北,世界风土人情,长此以往,我的英语口语不断熟练提高,三、四年下来后,真的是达到Without Thinking的地步,真的是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
1979年8月21日,宁波外代代理的第一艘船舶,日本籍冷藏船Fresh Carrier No.5抵达宁波港装运沈家门水产品去日本 ,这是宁波港改革开放的里程碑。那时,外轮代理业务还是由外代公司独家代理的,正处于计划经济的尾巴。
当时的宁波港还是小打小闹。作业基本上还是在港口的一区和三区,镇海作业区偶尔有点业务。这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宁波港改革开放初期的规模和装卸能量。北仑港码头正处于发展建设阶段,工程总指挥是傅志平,国家干部13级,属于高级干部呢!
宁波外代是交通部中国远洋运输公司的下属单位,是中央直属企业,不是宁波港的下属单位,但由于业务工作关系,它与港口的关系非常密切,与海关、海事等口岸执法单位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现在的朋友圈基本上都是这些单位退休的。
1985年,组织上任命我为船务科船舶调度组组长,我记得清清楚楚,那年夏天我人生第一次上北京出差,参加中远总公司的调度主任会议,因为宁波航空还没有客运业务,所以我通过上海外代订了上海至北京的飞机票,票价是85元人民币,并与上海外代的船务科副科长支叔良同志一起赴北京首都机场宾馆出席会议。支叔良同志后来成为上海外代的总经理。当时,人们的意识里还是北京有个金太阳,天安门上太阳升,所以深受鼓舞,激动万分,人生第一次,终生难忘。
在长期的业务工作中,碰到过许许多多的故事,在这里我讲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例,供朋友们分享。
第一次给外国人讲课
八十年代中期,来宁波港卸货的二、三万吨外轮基本上都在水上抛锚作业。曾经有艘M.V. IVY的外轮,来宁波港卸锰矿,在北仑锚地卸货作业。船长是菲律宾人,与他接触二天后觉得这人不错,工作之余,我们海阔天空,谈论许多。有一天上午我在船上联系工作,他请我给船上的船员讲讲课,调节一下枯燥的海上生活,因为他意识到我的英文表达能力根本没有问题。当时,我们外勤人员外事纪律教育抓的很紧,严格执行“有理,有利,有节”的外事纪律方针,在船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时常要向组织汇报,不能在外面乱说。所以,我灵机一动,借这个机会,给外国船员正面宣传教育一下,因我当时很喜欢阅读英文版的《北京周报》,英文叫Peking Review。
船长把所有船员召集到吃饭的餐厅,我就坐在讲台上,船长坐在我的左手边。我开口用英文讲了起来,还没有2分钟,船长打断我话说:“Mr.Agent,you’re just like Mr.Deng Xiaoping”。他这样一插话,我就非常清醒了,船长非常精通中国的时事政治,所以后来他劝我,Go on,please! 我就说,“No more.No more.Stop here”!因为我知道船长自己也能说,其他的话在船上说也不方便,所以就到此为止。
热情帮助船员使离散40年兄弟重团圆
有一天,我收到德清县离休干部陈决人的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信中写道:“承你们各位的热情帮助和安排,才使我和离散40多年的胞弟,在宁波得以相聚。”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那年中秋节前夕,家住德清县的陈决人意外地接到了离散40多年的胞弟陈裕从巴西写来的一封信。信中说,他在台北益谛海运公司所属的“胜利”轮上工作,目前该轮正驶行在宁波北仑港途中,将于9月16、17日抵达。陈决人喜出望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忙给中国宁波外轮代理公司写了一封请求帮助的信。
当时公司总经理获悉此事后十分重视,指示公司有关部门,要千方百计帮助这对离散40多年的兄弟团聚。一面派车到宁波火车站接来陈决人一家,并安排好食宿;一面通过传真、高频电话等方式与“胜利”轮取得联系。
9月17日夜,“胜利”轮靠岸。深夜11时许,大管轮陈裕被接到公司事先安排好的一家宾馆里,一对离散40多年的兄弟终于在暮年重新团聚。
现场发生棘手的业务问题
那是一个半夜里冒出来的业务问题。有一次我在宁波作业区一艘外轮船上办理代理业务。货主是金华东风萤石矿进出口公司,有5000吨左右的萤石矿FOB出口日本,买方派船。从开始装船作业一切顺利,到晚上11点多,船长突然把我叫住,跟我说,“Mr.Agent,something wrong with the loading.You see,the ship deadweight line is over now.Loading cannot continue.Please stop it”.那时岸上还有6、7百吨的货没有装上船,船舶的装载吃水线已经超了,所以船长提出停止继续装货,这是非常正常合理的要求。
但是,岸上已经办理了出口放行的6、7百吨货怎么办呢?假如运出去的萤石数量满足不了合同订立的量怎么办呢?是对方所派船舶太小了吗?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为了维护船方的利益,我必须马上用英文做个备忘录,把装货事实及有关情况记录在案,然后叫船方、货方、生产作业方及代理方签字确认,每方各持一份签了字的英文备忘录,事后不管那一方,要怎么处理就凭这份备忘录来展开。当时,我也无法判定那一方在这个交易买卖运输中出了问题。这样,我就做好了代理工作,保证了船舶的及时驶离,又能按照有关合同的有关条款处理运输中的纠纷问题。
我在宁波外代工作了20年。2001年5月,由于营销一体化改革,组织上调我到宁波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工作,直至2014年5月退休。
回想往事,历历在目,人生短暂,弹指一挥间呐!
(作者:张国平 高级经济师 上海海事大学宁波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