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标准体系是浙江农信人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浙江宁波江东区农商银行个人借钱应急周转私人秒批可上门!,是浙江农商银行系统管理的标准体系。与技术标准和硬标准不同,它是一种管理标准、软标准,充分考虑了浙江农商银行系统的特殊性。由于浙江农商银行系统不仅是单一法人,还包括省县两级法人,因此,本标准体系对省县两级的经营管理作出了原则性规定,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与限制。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本标准体系并不是针对具体经营管理业务的标准体系,而是由总纲和释义、范例组成。总纲是浙江农商银行系统改革发展的根本准则,共计65条,规定了必须长期遵循的理念原则。释义则是对总纲的规范阐释,共计12项,是浙江农商银行系统实践探索形成的共识性发展逻辑。范例,则是总纲的实践示例,共计96个,代表了浙江农商银行系统改革发展的典型案例。
浙江农商银行系统管理标准体系#小程序://微店买买/点击购买➡️/FVRX1ahrZoRymrz
前 言
浙江农商银行系统(以下简称全系统)是由浙江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和全省县 (市、区)农商银行、农信联社(以下简称成员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自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信社)逐步改革而来。
1952年10月,浙江省第一家农信社——慈溪县南山乡农信社成立。到2022年,全系统已走过整整70年。
新中国成立前夕,党中央决策部署发展信用合作事业。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为引导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朝着现代化集体化的方向发展,“必须组织生产的、消费的和信用的合作社”。195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召开第一次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要求“积极进行农村信用合作社试点”。1954年9月,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指导和帮助个体农民增加生产,并且鼓励他们根据自愿的原则组织生产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到1957年末,农信社在全国范围普遍建立,为土地改革和合作化事业提供了有力的金融 支持。此后,农信社管理体制几经变化,先交给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管理,后收归国家银行管理,再交给贫下中农管理,又重新收归国家银行管理。
改革开放后,农信社发展先后经历农业银行管理和人民银行监管两个阶段。1979年2月,国务院在《关于恢复中国农业银行的通知》(国发〔1979〕56号)中明确,“农村信用社是集体所有制的金融组织,又是农业银行的基层机构,信用社一律划归农业银行领导”。1996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6〕33号),明确“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将农信社交由人民银行监管。在这一时期,农信社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改革、农民增收、工业化、城镇化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但自身发展也暴露出管理体制不顺、产权不明晰、历史包袱沉重等问题。
展开全文
2000年12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就农村金融、农信社体制改革赴江苏、浙江调研,初步确定农信社改革基本框架。当时,浙江也存在与全国农信社类似的问题。2002年末,全省农信社不良贷款率为13.62%,资本充足率为3.68%。2002年,全省1011家信用社和81家联社营业部,当年经营亏损的有138家,占总数的12.6%;资不抵债的有640家,占比为58.6%。
2003年6月27日,国务院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国发〔2003〕15号),全面启动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为农信社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文件的主要精神有:一是农信社要“以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宗旨”;二是办成“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三是“管理交由地方政府负责”“成立省级联社或其他形式的省级管理机构,在省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具体承担对辖内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不把对信用社的管理权下放给地(市)和县、乡政府”;四是“使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
浙江是第一批改革试点八省(市)之一。2003年10月31日,根据国发〔2003〕15号文件精神,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同意《浙江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并上报国务院批准。2004年4月18日,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成立,在省政府领导下,负责对全省农信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自此之后,省联社带领全系统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十分关心重视农信社改革发展,对省联社作出“切实把农村信用社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好”“进一步提高防范金融风险能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积极参与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建设”四次重要批示,为农信社改革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在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里,省联社提出坚持“小额、流动、分散、本土化”信贷原则,坚决防止股东操纵和违规干预经营,平稳实施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构建起“省县两级、统分结合”的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省级统一的信息科技服务体系,带领全系统成功卸掉历史包袱。2005年,所有成员机构都实现盈利。到2008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为5191亿元、3678亿元,较2002年末分别增长1.81倍、1.75倍;不良贷款率降至3.54%,拨备覆盖率提升至121%,资本充足率提升至10.7%,圆满完成了改革试点目标任务。
2008年以后,省联社带领全系统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2009年开始,每年都组织开展“走千家、访万户、共成长”劳动竞赛活动。2010年,提出“走做强做优之路,推进战略转型革命和科技创新革命”的“一条道路、两场革命”发展战略。2012年,提出“做小不做大、做实不做虚、做土不做洋”经营理念。2013年,经省政府同意,率先在全国实施普惠金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构建起“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的服务体系。这一阶段,全系统成功经受住“两链”风险考验,全面赶超省内同业。到2015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4439亿元、10167亿元,市场份额“V”型反转,2010年、2014年先后跃居全省银行业第1位;不良贷款率为2.02%,2013—2015年持续低于全省银行业平均水平;拨备覆盖率为266%,比全省银行业平均水平高100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4.40%。
2016年以来,省联社带领全系统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16年,提出“姓农、姓小、姓土”,再次经省政府同意,实施普惠金融提升工程五年行动计划。2017年,认真学习贯彻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理顺全系统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创新推出分层分类经营管理考核,全面开展比学赶超指标体系监测,带领全系统保持战略定力,经受住“脱实向虚”乱象考验。2018年,提出“坚持把服务挺在最前面”“以奋斗者为本”等价值导向,启动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服务工程。2019年,提出实施大零售转型和数字化转型战略,发展以人为核心的全方位普惠金融目标,建设全国一流社区银行愿景。2021年,启动新一轮5年新增8000亿元信贷支持乡村振兴、5年新增2000亿元信贷支持山区26县跨越式发展等计划。同年,根据省委财经委员会会议决策,战略入股并全面管理温州银行,开创农商银行战略支持城商银行风险化解的全国先例。
2022年4月18日,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整体改制成立浙江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统一表述,下文统称“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标志着全国深化农信社改革“第一单”正式落地,浙江农商银行系统全面开启改革赋能共同富裕新征程。历经18年不懈奋斗,全系统从底子薄、基础弱的“差银行”成长为规模大、覆盖广、服务优、体系全的“好银行”“成为地方金融排头兵、农村金融主力军、普惠金融引领者”,被誉为“做业务最实、与民企最亲、离百姓最近”的银行。到2022年9月末,管理资产总额4.8万亿元,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63万亿元、2.82万亿元,分别是2002年末的19.67倍、21.10倍,存贷款总量居全国25家省级农信系统第1位;不良贷款率为0.82%,拨备覆盖率为519%,资本充足率为14.49%,发展质效位居全省银行业和全国农信社前列。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浙江农信人的接续奋斗,离不开金融管理部门的正确指导,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其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定向把舵。回望70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尤其是近18年的奋斗之路,主要经验有: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坚持服务“三农”、小微企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坚守机构特殊定位,把服务挺在最前面,扛起社会责任;始终秉持一脉相承的企业文化,传承“三水”精神,发扬新时代农信奋斗者精神。
2022年6月1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到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调研,肯定全省农商银行系统“是地方金融的一面旗帜”“走出了一条金融服务共同富裕的新路子,为浙江竞争力提升、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是奋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生动实践的一个典型代表”。
立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浙江农商银行系统将切实扛起地方金融排头兵、农村金融主力军、普惠金融引领者的责任担当,进一步夯实全方位、成体系的独特优势,做深做实以人为核心的全方位普惠金融,努力建设全国一流社区银行,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浙江宁波江东区农商银行个人借钱应急周转私人秒批可上门!!
购书方式:浙江农商银行系统管理标准体系#小程序://微店买买/点击购买➡️/FVRX1ahrZoRymrz
来源:中国金融出版社有限公司